2017年,我國收獲機械市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下滑之殤。從整個收獲機械市場到聯合收獲機械市場,從谷物聯合收獲機市場到玉米聯合收獲機市場,下滑范圍之廣,幅度之烈,可謂多年未遇。市場調查顯示,2017年,我國累計銷售各種收獲機械52.9萬臺,同比下降9.51%,其中聯合收獲機械累計銷售23.98萬臺,同比下降17.2%。
結構調整,聯合收割機市場開啟轉型新模式
2017年聯合收獲機市場區域銷售圖
2017年,我國聯合收割機市場開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新模式。突出表現為傳統熱點市場遭遇滑鐵盧,新生市場快速崛起的鮮明特征。市場調查顯示,截至2017年11月底,谷物輪式自走式聯合收割機、谷物履帶自走式聯合收割機、玉米收割機銷售同時“跳水”,分別下降35.39%、21.92%和36.46%。
與三大糧食作物收獲機市場大幅度滑坡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其它聯合收割機市場出現較大幅度增長,截至2017年11月底,累計銷售9萬余臺,同比增長14.39%,在聯合收割機市場中占比37.78%,較之2016年同期上揚10.43%,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市場需求格局。這些包括青飼料收獲機、打捆機、摟草機、青貯機等畜牧收獲機械以及經濟類作物收獲機等在內的聯合收獲機成為市場新寵,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重新塑造著聯合收獲機市場的新格局。由此我們可以斷定:聯合收割機市場的轉型大幕已經拉開,這已不是理論的推斷或預測,而是活生生的現實。
2017年收獲機市場出現較大幅度滑坡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利空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
首先,市場處于由小到大的轉型期。從整個收獲機市場看,在每年的50多萬需求量中,有近70%的需求量由小型、低端收獲機市場支撐。近年,市場需求逐漸向大型高端過渡,需求量遞減已經成為市場的必然走勢。
其次,市場處于由傳統熱點市場向其它市場轉型的“空窗期”。圍繞小麥、玉米、水稻三大糧食作物收獲機傳統熱點市場隨著機械化水平的逐年攀升,剛性需求急劇下降,聯合收割機市場失去強大的支撐。而經濟類、畜牧類等其它收獲機市場正處于啟動初期階段,市場形成“空窗”,導致市場下滑。
再其次,熱點市場集體“跳水”與近年農業種植結構調整、需求飽和、市場需求周期性變化等多重利空因素關系密切。譬如小麥收獲機下滑來自市場飽和,剛性需求下降。水稻收獲機市場下滑很大因素來自市場周期性變化。糧改飼、糧改經、米改豆等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均對玉米收獲機市場形成強大沖擊。
第四,糧價下行,消費者購買力下降。近年,我國三大糧食價格均出現下滑,直接影響消費者的錢袋子,購買力下挫。同時,糧價下行對農民種糧積極性也形成較大沖擊,一些區域出現撂荒現象,這些對收獲機市場產生較大影響。
第五,投資收益下降。作為投資性需求的聯合收獲機市場,收益對投資需要將產生根本性影響。眾所周知,熱點市場的飽和同時意味著聯合收割機市場保有量的急劇增加,作業價格競爭越來越激烈,直接影響投資收益,對潛在投資者產生較大影響。 |